孩子自言自語是在進行自我溝通 自言自語的現象,通常會在孩子玩遊戲或是遇到一些「困難」時表現出來。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指出,孩子的自言自語是屬於自我訓練的語言行為,不具有社會性,他還認為這是孩子認知能力還不成熟的表現,當認知能力愈成熟,自言自語的現象就會消失。維高斯基推斷,這種「與自己溝通」的行為,是在嘗試做「自我引導」,以解決所遭遇的困難,是具溝通作用的,只是溝通的對象是自己。
學習用語言來統整及掌控自我行為 維高斯基的論點,已在許多研究得到支持,因為語言的發展是在社會互動中進行,孩子平日透過大人提示「這樣做」、「那樣做做看」,學會了行動的經驗,進而對自己發出「我要這麼做」的語言,所以這種「自言自語」,是孩子學習使用自己的語言來統整、掌控自己行動的開始,並逐漸發展成以思想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。近代研究進一步發現,出現自言自語行為愈多的幼兒,愈能和別人一起玩,社會能力也比較好;甚至愈聰明、認知能力愈強的孩子,愈會自說自話。這種自說自話的行為並不會因長大而消失,只是轉為擺在心裡去想、去自我對話。

孩子會運用行為和有限的語言互動 有些爸媽擔心孩子的自言自語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,其實,孩子通常約1歲半開始會關注別的小孩,會用眼睛追逐他們的活動,或緊跟在後面跑來跑去。2歲之後,會喜歡加入許多小孩之中,看著別的小孩玩耍,或是在團體中高興地自己玩,或是試探性地注意對方,尋求一起玩耍的方式,像是互相追來追去。3歲以後,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互動的需求增強,交談機會也就會自然增加了。
※本文出自《學前教育雜誌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艾力克托嬰中心 的頭像
    艾力克托嬰中心

    艾力克托嬰中心ericbabys的部落格

    艾力克托嬰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